桃子文学网

桃子文学网>临安不夜侯 起点 > 第428章 组合拳(第6页)

第428章 组合拳(第6页)

赵瑗冷笑一声,语含讥诮地道:“近来金军耀武于蔡州,朝廷则为岳飞昭雪。

内有大事,不见台谏。外有大事,亦不见台谏。众卿可知,朕的台谏官们在做什么吗?”

赵瑗一拍御案,振声道:“他们这些本应系天下之事、任天下之责的台谏官们,在弹劾杨沅和同僚因为一个女人斗殴,在弹劾杨沅与一对干娘义女来往密切!”

副皇帝阁下“嗤”地一声冷笑,撇嘴道:“有些人呐,张口仁义道德、闭口天下苍生!

可是除了别人裤裆里那点事儿,他什么都看不见!

这种口是心非的伪君子,一定是事君不忠,事亲不孝,事友不信,莅事不敬之辈!”

杨沅马上奏道:“臣启陛下,我朝台谏之制,初时尚能做到宁鸣而生,不默而死。

台谏之制的败坏,始于王介甫。

王相公变法急于求成,遂将兄弟王安国的舅兄谢景温任命为御史台长官,又亲自推荐他人做谏官、御史……

台谏自此皆为王相公门下,台谏之制就此崩坏,从纠正帝相之错的谏官变成了党争者手中的一口刀。”

沈该听着,思维已经有点跟不上了。

不是,咱们不能讨论一下要不要派水师去金国海域剿匪吗?

怎么又扯到王安石和台谏制度了?

一件一件的解决不好吗?

赵瑗沉声道:“台谏之风败坏,始于王介甫干涉台谏。由此可见,台谏不可承宰相风旨。”

沈该终于忍不住了,立即出班奏道:“以臣观之,台谏若不可承宰相风旨,亦不可承人主风旨。”

赵瑗马上接口道:“沈相公此言大善,台谏官须得独立于行政,帝、相不加干扰,才能做到弹击之际无所顾忌而得尽公义!”

嗯?

沈该愣了一愣,他只是现官家这是想把台谏收归皇帝控制,所以急急出班反对,将官家一军。

怎么就……

鹅王赵璩道:“台谏官,一个纠察、一个规谏,纠察规谏本应一体,纠察时自可规谏,规谏时当然是因为现了该纠察之过错。

所以依臣看来,台谏不仅当独立于帝相之外,而且应该将台谏合流,两者事权归一。”

沈该听的又是一愣,台谏合流,那倒是一桩好事。

台谏官也是士大夫出身,台谏合流,可以大大增强士大夫对皇帝的监察规谏力量。

问题是……

台谏不受宰相控制……

沈该马上说道:“晋王殿下,台谏合流,权柄愈重了。

若不受钳制的话,那么岂不是要重演元丰改制之前故事?

政令但有所出,必遭台谏反对,以致政务蹉跎,不得执行?”

杨沅道:“所以说,台谏是约束帝、相之权的,台谏官也当受到约束才成。”

鹅王问道:“依你之见,又该如何约束台谏呢?”

杨沅道:“台谏官,当职低而权重;

台谏官之人选,须由宰执部堂之臣推荐,官家御笔选定。

然,台谏官必须规避大臣之亲眷、僚属和门生。且一旦任职台谏,不得与大臣往来。

再有,台谏常在,而台谏官不可常在。

一任知府尚有三年一换之制。倒是台谏官们,常常一做便直坐到告老还乡,此亦为一大弊端。

还有一点,就是台谏官们的‘风闻奏事’之权。

台谏官们常拿道听途说之语,就去参劾朝廷大臣,岂不荒唐?

臣遍翻古籍,寻其出处,在唐苏冕《会要》中现了它的出处:

《唐会要》记载:御史收受词状,弹劾官员时,恐举告之人受到被劾官员的报复,故皆略其名姓,言曰风闻访知。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相邻推荐:我成为阴司之后,全球恐怖降临了  从民俗论坛开始,编造镇物  高武:从肝二郎神天赋开始变强  华娱:重生了,还逼我做渣男啊  让你入赘76号,你都升主任了?  直播鉴宝:网友问我青铜门怎么开  改写神话,成为道祖!  华娱:从飞轮海开始  重生1960,我的工业时代  你不努力我怎么当上海贼王?  1978,我考上了哈工大  世界版本更新  都重生了,我当然选富婆啦!  我刚满级,你们让我当傀儡皇帝?  文娱2000:捧女明星百倍返利  地窖里的朱元璋  LOL:什么叫做概念神选手啊!  龙族:逼我重生,还要我屠龙  两界修仙:从青符到洪荒  斗破:和萧炎摊牌,他求我当大哥  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