汤有银心里一动,压低声音:“你说的是叶县书院?”
叶县的崔县令也是能臣,两年前开设了叶县书院。这书院还分了男童学舍和女童学舍。
这一条,别的县城实在学不来。百姓们还在温饱上挣扎,想开启民智开设学堂,至少要等百姓们富足了再说。
博望县里忙着挖矿,比阳县要养马,唯有叶县,百姓家中富裕,无需孩童们做事。而且,叶县县衙也富裕,开设的学堂不用交束脩,一切费用都由县衙来出,每日正午还供一顿午饭。
两年过来,叶县的书院规模扩大了好几倍。十个宽敞明亮的学舍里,传出朗朗读书声。
这样的情景,实在太过震撼了!
不仅是汤有银,就是陈瑾瑜和马耀宗也惊住了:“书院现在竟有这么多学生了!”
姜韶华笑着转头看崔县令:“学堂里现在有多少学生?”
崔县令这两年蓄起了短须,看着沉稳了不少。不过,一张口,出身世家子弟的矜持劲就流露出了一丝:“回郡主,现在一共有两百六十八个学生。其中男童共有两百二十二人,女童有四十六个。”
两年前,女童学生只有寥寥几人,还是县令夫人李颖亲自做夫子,才稳住了这几个女学生。
现在,来读书的男童多了几倍,女童的人数也越来越多。
姜韶华目中闪过笑意,赞许道:“这都是你们夫妻两人的功劳。”
崔县令如今也学会了谦逊的做派:“不敢当郡主夸赞。这都是臣应该做的事。学舍里聘了六个秀才做夫子,女童学舍那边,除了内子外,又请了一位女夫子。”
姜韶华顿时来了兴致:“又多一位女夫子么?我去瞧瞧。”
要知道,读书识字在大梁绝不是易事。普通百姓里,一百个能寻出一两个识字的就不错了。男子读书尚且不易,读过书的女子更是少之又少。所以,当日崔县令开设女童学舍的时候,寻摸一圈都没找到合适的夫子人选,只得让李颖做了夫子。
崔县令笑着应道:“不瞒郡主,这位女夫子是我的远房堂妹,姓崔名文秀。她出嫁后夫婿病故,膝下有一双儿女,原本在家中守寡。学舍里缺女夫子,我便写信请了她来。”
果然还是世家女。想普及教育,任重道远。
姜韶华迈步进了女童学舍。和男童学舍一比,这里的学生少了许多,一共分了三间学舍。每间学舍里有十几人。
年龄最大的,现在已有十一二岁。年龄最小的,是今年刚来学堂的,只有六七岁模样。
女童们齐齐站好,一同行礼:“见过郡主。”
这样的一幕,令人心情如阳春三月。
姜韶华笑道:“都起身。”
然后,李颖便领着一个年轻女子上前来行礼。
姜韶华每年都来叶县巡查,到了年底,李颖还会随夫婿一同去王府赴宴,彼此都熟悉得很。
姜韶华的目光便落在了崔文秀的身上。
崔文秀和崔县令是堂兄妹,容貌有三分相似,称得上端庄秀丽,眉眼沉静。令人望之而生好感。
“崔县令请你来做女夫子,每个月的月钱是多少?”姜韶华笑着问道。
崔文秀没料到郡主第一个问题会是这个,微微一怔,很快反应过来:“回郡主,崔县令聘我来做夫子,月钱和男夫子们相同。一个月有三两银子,每个月还发两升粮食,一季有两身新衣。”
这待遇,堪称丰厚。也就叶县县衙财大气粗出得起。
姜韶华笑着略一点头,又问起了平日教学情形。
崔文秀知道郡主这是考较自己,半点不见慌乱,胸有成竹对答如流。说起学生们的学习情形,如数家珍。
不说别的,只从这番应答,就可见崔文秀平日尽心尽责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心机美人的上位史 普通寡妇,但万人迷 当社恐被迫穿进万人迷文后 改造我,标记我 师妹她一心飞升 奴隶养成后,她们都翻身做主了 四爷后院当咸鱼(清穿) 你好,神秘法医[福尔摩斯] 当我用crush照片挡桃花后 你就仗着我宠你 匪他思春 京朝一梦 喜爱美食的小神医[七零]/末世而来的小吃货 下岗文的极品小姑[九零] 我那堕仙夫君后悔了 总被召唤的我于高危世界成为大佬 咸鱼被迫考科举 生来反骨 和渣夫同归于尽后又双双重生了 重生七零绝色美人闪婚随军野翻天